第5章 吕梁市《中阳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章 吕梁市《中阳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阳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吕梁山脉中段西麓,国土面积1441.4平方公里。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县辖5镇1乡,分别是宁乡镇、金罗镇、枝柯镇、武家庄镇、暖泉镇和下枣林乡,每个乡镇都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中阳县丰富多彩的地域风貌。
一、各乡镇简介
宁乡镇
宁乡镇作为中阳县的城关镇,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商业氛围浓厚。城区内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宽敞整洁,各类商店、超市、餐饮场所一应俱全。宁乡镇不仅拥有现代化的城市设施,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建筑和街区,如古老的民居、庙宇等,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中阳县的发展变迁。在经济发展方面,宁乡镇以煤炭、钢铁等产业为主,同时积极发展服务业和商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金罗镇
金罗镇位于中阳县北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孝柳铁路、国道209 纵贯全镇。这里工业基础雄厚,形成了以煤焦、钢铁、建材等为主的产业格局。镇内有多家大型企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除了工业,金罗镇的农业也颇具特色,以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同时发展了养殖产业,农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需求,还远销周边地区。金罗镇还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绿化造林工作,镇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居宜业。
枝柯镇
枝柯镇地处中阳县东南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森林资源丰富。这里自然风光优美,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枝柯镇以农业和林业为主要产业,农产品主要有玉米、小麦、豆类等,林业方面则以种植核桃树为主,中阳核桃闻名遐迩,枝柯镇是重要的核桃产区之一。镇内还有一些小型的加工厂,对农产品和林产品进行初加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此外,枝柯镇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一些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武家庄镇
武家庄镇位于中阳县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镇。这里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良好,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是中阳县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武家庄镇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中药材、养殖牛羊等,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镇内的乡村风光十分秀丽,宁静的村庄、广袤的田野和清澈的溪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此外,武家庄镇还保存着一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和古老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暖泉镇
暖泉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如古老的庙宇、传统的民居等,见证了暖泉镇的沧桑变迁。暖泉镇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产业,农产品以小米、豆类等小杂粮为主,暖泉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口感香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手工业方面,暖泉镇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精湛,如剪纸、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远销各地。近年来,暖泉镇还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下枣林乡
下枣林乡位于中阳县西部,地势较为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这里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土豆、蔬菜等农作物。下枣林乡注重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生产的农产品绿色环保,品质优良。乡内还拥有一些自然景观和休闲场所,如小型的水库、公园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此外,下枣林乡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将当地的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中阳县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赵国在此设中阳邑。关于“中阳”之名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中阳县里有座九凤山,其最大的峰顶从远处看仿若正午的太阳,直直地挂在天上,寓意如日中天,故而得名 。西汉时,正式置中阳县,县城位于现今中阳县城北边2.5公里的庞家会村,归西河郡管辖。此后历经三国、南北朝等朝代更迭,中阳县的名号沿用了上千年。
然而,到了1914年,因当时中阳县名为宁乡县,与湖南的宁乡县重名,且易与隔壁的乡宁县混淆,给诸多事务带来不便,于是官方决定改回中阳原名。1958年,中阳县并入离山县,1959年又恢复中阳县置,1971年复置县制并延续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阳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脉络。这里是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中阳剪纸历史悠久,风格质朴夸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闻名遐迩。2006年,中阳剪纸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堪称黄河文化宝库中珍贵的“活化石”。民间艺人王计汝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剪纸)十大传承人之一,她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涵盖人物、动物、花卉、民俗等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生活风貌和文化传统。
中阳县还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1936年,彭德怀指挥的红军东征第一个大胜仗“关上歼灭战”就发生在中阳关上村,这场战役成为我党由被动到主动的转折点 。同年,中阳县苏维埃革命委员成立,这是山西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此外,国家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车鸣峪兵工厂遗址,隐匿于群山环抱、沟深谷幽的密林之中,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
中阳县人才辈出,元代着名散曲家刘致便是中阳人。刘致的散曲作品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在元代散曲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如“云山也爱闲人到,是非不到钓鱼台”,展现出超脱世俗的心境,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必游景点
柏洼山风景区
柏洼山风景区山势雄伟,松柏叠翠,是中阳县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这里集道教圣地、柏海松林、连理文化于一体,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山上的龙泉观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观内供奉着道教神像,香火旺盛。道观周围古柏参天,这些柏树形态各异,有的枝干蜿蜒曲折,有的高耸入云,其中不乏千年古柏,它们见证了柏洼山的岁月变迁。此外,柏洼山还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如连理枝、一线天等,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到春夏之交,漫山遍野的野花竞相开放,五彩斑斓,芬芳四溢;而秋季,山上的树叶逐渐变色,红的似火,黄的如金,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上顶山
上顶山位于中阳县正南方向,距县城约25公里,主峰海拔2100.7米,是中阳县境内最高峰,当地又称九泉山 。这里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闻名。山顶拥有绵延40余里的天然高山草甸,视野开阔,与茂密森林、嶙峋怪石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草甸岭奇观。草甸中央的凤凰头,圆锥状山体突兀而立,顶端的放风洞深不可测,洞口风声与天气变化紧密关联,民间传说这里是龙王升天的遗迹。此外,蟹马牙、银马池、四龟镇山等象形石景散布山间,形态逼真,充满趣味性与观赏性。因山顶有九股清泉喷溢,四周渠水潺潺,故而得名九泉山。这里植被覆盖率高,气候凉爽,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山顶现存的可汗庙,是吕梁地区唯一、山西省第四座可汗庙,反映了突厥、蒙古等民族在此活动的历史。据汾州府志记载,上顶山曾称可汗堆,与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相关,印证了古代胡汉杂居的文化交融。唐代以前,这里可能以少数民族居住为主,至唐代汉族移民增多后,逐渐建立起龙王庙等汉文化信仰场所,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变迁。北端佛宝山山腰的姑子寺遗址旁,保存完好的姑姑塔,相传与唐太宗妹妹玉真公主有关。玉真公主曾在此修行,其弟子遇会姑娘的故事被当地世代传颂,塔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元素与少数民族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
车鸣峪兵工厂遗址
车鸣峪兵工厂遗址是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重要历史遗迹,它隐匿于群山环抱、沟深谷幽的密林之中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厂房、宿舍、仓库等建筑,以及当年使用过的机器设备、工具等,仿佛将人们带回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漫步在遗址中,可以看到斑驳的墙壁、陈旧的机器,感受到当年建设者们的艰辛与付出。这些建筑和设施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如今,车鸣峪兵工厂遗址已成为了解革命历史、感受三线建设精神的热门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前来参观游览。
二郎山公园
二郎山公园位于中阳县城附近,园内绿树成荫,景色宜人,是市民休闲散步的理想去处 。公园内设有步行道、健身设施、休息亭等,方便游客游玩和休憩。登上二郎山山顶,可以俯瞰中阳县城的全貌,欣赏到城市的繁华与宁静。公园内还有一些小型的景观和雕塑,增添了文化氛围。每到傍晚,市民们纷纷来到公园,或锻炼身体,或聊天散步,享受着悠闲的时光。二郎山公园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展示中阳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片。
阳坡塔村
阳坡塔村是美丽宜居的示范社区,小别墅与高层住宅错落有致,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 。这里环境优美,道路整洁,绿化覆盖率高,是感受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绝佳之地。走进阳坡塔村,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小镇,宽敞明亮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街道、完善的基础设施,让人眼前一亮。村里还设有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阳坡塔村的发展模式为其他乡村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感受新农村的魅力。
四、古刹、寺庙、道观与历史遗址
除了上述景点中的龙泉观、可汗庙等,中阳县还有一些其他的古刹、寺庙和道观。这些宗教建筑大多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例如,位于暖泉镇的某古寺庙,其建筑年代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寺庙内保存着精美的壁画和佛像,壁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了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平。寺庙的建筑结构严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体现了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
在历史遗址方面,中阳县除了车鸣峪兵工厂遗址,还有一些古代的烽火台、城堡等遗址。这些遗址见证了中阳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防御和社会发展状况。例如,某古代烽火台遗址位于中阳县的一座山顶上,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仍能看出其大致的轮廓。烽火台是古代用于传递军事信息的重要设施,它的存在反映了当时中阳县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地位。这些历史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研究中阳县古代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五、民俗风情
中阳县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传统节日方面,春节期间,中阳县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除夕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祈福。大年初一,人们穿着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元宵节时,县城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和社火表演,各种造型精美的花灯争奇斗艳,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社火节目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中阳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每逢喜事、节日,人们都会剪出各种寓意吉祥的剪纸作品,贴在门窗、墙壁上,增添喜庆氛围。剪纸作品的题材广泛,有寓意吉祥如意的龙凤呈祥、连年有余,也有反映日常生活的农耕劳作、家禽家畜等,这些剪纸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性,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阳县的传统手工艺也十分发达,除了剪纸,还有刺绣、编织等。中阳刺绣针法细腻,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常用于制作服饰、手帕、鞋垫等物品。编织工艺则以竹编、柳编为主,制作出的竹篮、柳筐等生活用品既实用又美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民间艺术方面,中阳县的民歌独具特色。中阳民歌的曲调丰富多样,歌词朴实真挚,多以表达爱情、劳动生活、思乡之情等为主题。歌手们用高亢嘹亮的嗓音演唱民歌,歌声回荡在山间田野,展现出中阳人民的热情与豪爽。此外,中阳县还有一些传统的戏曲表演,如晋剧等,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每逢重大节日或庙会,都会有戏曲演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坐在一起欣赏精彩的戏曲表演,享受着文化的盛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