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前无古人
荣耀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2章 前无古人,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荣耀与忠诚,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楚国、宋国和恢复疆域面积的郑国,三个国家要是精诚合作,的确有很大可能性扛住晋国,使得僵持的局面出现。
宋国君臣的设想具不具备可行性?简直是太具备了。
然而,宋国君臣搞错的事情只有一件,连续损失惨重的楚国没有信心再跟晋国正面对抗。
“我们即便是留在宋国,有信心战胜多达二十万的晋军吗?”子庚问出了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
许偃一下子变得没话说。
那的确没有错,楚国君臣现阶段根本不敢正面挑战晋国,搞得连捣乱都要偷偷摸摸了。
要说的话,楚国君臣想着优先解决吴国,能够说是错误的吗?恐怕是不能的。
如果晋国由其他人来说了算,晋军支援吴国是一定的事情,只是奔袭楚国都城的事情很难发生。
并不是没有卿大夫会那么想,主要是不敢那么做,哪怕是敢做,也要有愿意配合的卿大夫。
这一次不是楼令亲自南下,换成其他卿大夫,甭管是谁担任主将,作为主将前往奔袭怕被卖掉,得到命令的卿大夫不愿意执行,计划要怎么实施?
而楼令亲自南下,郤至相信楼令这个好哥们。
他们一个敢想也真的下令,另一个利索地将事情给办成了。
子庚说二十万晋军,哪来的二十万晋军?
当时,晋国的中军和新军在讨伐鲁国,对鲁地的用兵规模约是七万五千;晋国的上军驻扎在“虎牢”周边,郑地北部、西部和南部都进行了集结,总兵力约是八万左右;别忘记晋国还有下军没有出动,并且晋国本土还有余力征召部队。
真要是楚军选择在宋地与晋军交战,晋国可以一再增兵,必须让楚国这一边料敌从宽。
比如说,一旦楚军被晋军困住,晋国会放弃歼灭楚国的主力吗?恐怕不会。
这样一来,晋国从本土调动军队参战,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到时候,楚军和宋国恐怕真要面对举国动员的晋国了。
有可能会那样吗?简直是太有可能了!
楚国和晋国为什么会成为两大超级强国,简单就是两国君臣的魄力非比寻常。
那个时候的楚国君臣笃定不会待在宋国,完全是他们将心比心,认定那样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说什么都不可能放过。他们都有那样的决心,晋国君臣不会有?
“别再纠结以前怎么样,还是赶紧决定接下来该做什么。”公子黑肱非常不悦地说道。
子庚稍微沉吟了一小会,说道:“无论西北是否动员,做好了抵抗晋军的准备,我们需要派人前去传达誓死抵抗的指示;我们现阶段很难与晋军正面对抗,可不可以转道南下攻击杨越?”
这个杨越是一个部落联盟,他们栖息在楚国的正南方。
以往,楚国在中原损失多少,便是会入侵杨越和其他南方部落找补,只是对杨越的打击最为重视。
楚国正在遭受大难,包括杨越在内的很多势力,他们获知信息之后一定会落井下石。
其他小型的部落或联盟对楚国的威胁较为有限,作为超大型部落联盟的杨越不一样。
所以,子庚提议入侵杨越之后,哪怕不赞同的人也没有反对。
那么就是,他们确认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暂时放弃与晋军正面交锋,寻求列国的介入。
同时,他们一边要求“方城”以西的各家族尽力自保,另一边执行以往的找补政策入侵南方,主要是入侵杨越。
当然了,他们虽然认为楚君招死于弑君的可能性极大,但是不可能接受晋国的说法,一定会对外宣扬晋军的残暴。
……………………
先前放弃交战的楼令,他先是从现代武汉附近率军北上,去到了一条叫发水的中游。
到了当地之后,楼令与郤至联系上,确认郤至重新撤到了汉水附近。
楼令让郤至率军在汉水两岸设立渡口,两军完成会合再前往“郢”。
那一个过程耗费了半个月,他们完成会合已经临近冬季。
“楚君怎么死的不重要,一定要咬死是死于楚国公族的弑君。”楼令见到郤至的第一时间,讲了这样的话。
郤至立刻说道:“这是自然。”
“你详细跟我说一说,不要遗漏任何细节。”楼令说道。
本来吧,郤至还在纳闷楼令为什么非得过来,听到那一句话立刻明白了。
楚君招怎么死的,其实无比重要。
重要之处在于天下人愿不愿意相信晋国给出的说法。
为什么会显得那么重要?不止是掌握历史的记载权,还关系到天下人心。
历史的记载权,事关当事者的身后名。
在诸夏这一边,即便是烂到了泥地里,但凡是有身份的人,没有人会愿意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多少年的时间长河之中,才有几个敢于说出“我死后,管它洪水滔天”这样的话?反正在诸夏一边没有。
唐代杨国忠、晋代司马炎等均被后人用此语评价,均属比喻性描述而非真实语录。
其他文明先是因为翻译问题,传播路易十五讲过那样的话,可是后面证实翻译错误,连人物都能搞错。
那一句话的源头在路易十五情妇蓬巴杜夫人。可她对路易十五说的是“Après nous, le déluge(我们死后,洪水将至)”,并不是翻译的“死后,管它洪水滔天”。
所以,中外有史记载之中,没有哪个高位者敢于丧心病狂到完全不管不顾。
其实吧?能够爬上高位的人,理想再坏也是有其理想或目的。他们爬上高位之后必定会变得家大业大,谁还能够完全没有一丝一毫的顾忌,怎么可能那么明显地给子孙挖坑嘛。
当然,路易十六确实是被坑给埋了,并且坑在路易十五在位时期已经挖好。
春秋的列国之君有共保的默契,他们不会允许弑君者活得好好的。
因此,郤至不能背上弑君的名声。
然后是什么?同样要否定楚君招自焚的事实,要不然晋国很难统治楚地,想要进行统治的成本会无限高。
“不用那些人公开认罪,哪怕会留有很大的争议,最好是立刻将其他的所有知情者杀了。”楼令说的是所有人,包括晋人。
郤至吸了一口冷气,说道:“那要处死的楚人超过五百,波及的晋人起码两百。”
楚人死不死,其实郤至很无所谓。
那两百晋人,他们可是郤氏和智氏的精锐啊!
楼令说道:“我的建议就是那样,干不干你跟上军将商议。”
那么多知情者?能够断定掩盖不住了。
知情者活着,他们本身就是真相的人证,可以更加取信于人。
将知情者杀光,该有的疑虑会被放大,可是到时候死无对证,顶多就是继续怀疑,丧失实锤的机会了。
“杀不得啊!”郤至考虑过后,给了楼令这样的答案。
当前的将士虽然是私军,他们却是治下的准贵族,多数还是世世代代进行效忠。
在郤至看来,杀他们的事情暴露,比泄露楚君招死亡的真相更严重。
楼令有点无语:“又不是自己动手。”
真的自己动手绝对是傻了,安排必死的任务不行吗?
“不行,还是不行。”郤至是地地道道的春秋生人,早就养成了春秋时代的三观。
楼令肯定不一样,即便没有亲身经历,现代各种信息里面还能少了各种丧心病狂的狠人?
“楚人可以全杀了,自己人真不行!”郤至表现出了绝对的抗拒。
楼令尽管看上去很无语,其实内心里则是松了口气。
还是那一句话,谁乐意跟丧心病狂的人当朋友啊?
他们会合之后,走了五天来到“郢”的城外。
那些时间里面,他们把控了子庚所部的动向,明确知道子庚所部持续南下,猜测是要去入侵南方的各部落。
楼令来到“郢”的城外,原本在当地的晋国贵族放下手头的事情前来谒见。
他们见到楼令,整齐高喊:“为晋国贺!”
这是晋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一国之君把握不住国家大事,大小事情几乎全是中军将在做主。
喊为楼令贺喜?楼令可以代表晋国没错,可是又无法完全代表晋国。
那就站在国家的角度,为所有人进行喝彩。
一众贵族喊完,听到的晋人随之跟随,楚国的大地之上,还是在楚国都城内外,欢呼声持续了很久。
这种站在敌人坟前蹦迪的行为,搞得晋人陷入了很强烈的亢奋心态,听到呐喊声的楚人不是满脸死灰色就是扭曲的恨意。
在不绝的欢呼声中,楼令战车代步进入“郢”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楼令也是第一个以胜利者姿态进入楚国的晋国中军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