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2章 前无古人,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荣耀与忠诚,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君的死亡会让楚军变成哀兵。

都城的陷落却会给楚军造成严重的心理打击。

哀兵状态的楚军,他们在遭受都城陷落的严重心理打击之后,只差一鼓槌的敲响,便陷入不可逆转的颓势状态了。

如果晋军愿意到子庚的预设战场交战?国君的死亡以及都城的陷落,会让楚军获得两项正面的爆燃加成。

问题是晋军放弃了全歼或重创楚军的机会,直接让子庚等楚国高层的算盘落空了。

“我们没有料到的事情是,晋国贼子竟然没有要求吴国水军一同东进!”公子罢说着咳嗽,咳了很久才止住。

那的确是他们所没有事先料到的事情。

在他们看来,晋军为吴国解了围,避免了吴国落得亡国的下场,接下来应该是晋人挟恩图报,为了进一步削弱楚国,起码会要求吴国水军跟随东进。

“没道理啊!”子庚万般的不解:“晋国贼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南下,他们还被堵在大江北岸一段时间,怎么会忽视水军的重要性?”

公子罢低声说道:“可是……,就是发生了啊!”

不管楚军是在大江的北岸或南岸,只要晋军试图消灭更多的楚军,的的确确是需要一支水军。

晋国并没有成规模的水军。其实就是晋国有水军,事发突然也没有时间出现在大江之上。

那样一来,南下的晋军从吴国调动水军成了唯一选择。

而讲事实就是,晋国有水军也无法利用大河出海。

倒不是会被卫国或齐国拦截,单纯就是大河虽然直通大海,但是很多河段不适合舟船通航。

大河有很多断航的节点,有些是天然形成,也有人为制造。这些毛病到现代都没有解除,也就让大河无法得到良好利用。

大江不一样,它可以说全段适合通航,一旦船变得吃水够深,开始人为加深使之能够畅通无阻。

愿意改造大江,不愿意改造大河,根本原因就是成本的不同。

在春秋时期,舟船可以在大江畅通无阻,到大河就是不行。

“如果是郤武子,一定会调动吴国水军参战,偏偏是楼氏贼子。”子庚沉声说道。

现在,晋人在楚人眼里就是除之后快的贼子。

随着楚国都城被晋军攻克,以及楚国之君的死亡,双方不再是以前的竞争模式,变成不死不休的格局了。

郤武子的为人太容易猜,并且激怒起来太简单,想算计真的不难。

楼令行事固然也有套路,可是行军打仗比较多变,确实让人不太好进行算计。

拿鲁国当例子,晋国好几次就该灭掉鲁国,一次次被楼令阻止下来,可是到最后还是楼令挥军灭掉了鲁国。

再来说宋国,楼令掌舵下的晋国对宋国容忍度奇高,换作其他人却不会那么忍耐。

该动手的时候没动。

以为不会动手却突然间动手。

搞得列国很难猜测楼令对同一件事情是根据什么,来决定到底动不动手。

“别废话了。”许偃不是公族,只是发生太多事情,缺乏对公族的尊重:“接下来该怎么办!?”

吴国的国君和晋国的中军将联合进行声明,楚国之君在“郢”陷落后被弑杀。

其实,楚君招被公族封君杀死?对于楚国贵族来说,不是那么令人难以置信。

首先是,楚国发生的弑君次数不少,只是大多时候没有成功。

然后,熊招登位之前与之后,并未完成对楚国的整合。尤其是熊招为君初期,楚军再一次惨败在晋军手上,使之没有建立起威望。

在楚君招当政的初期,楚国的内乱非常严重。后面完全是晋国过于强势,逼迫楚国的封君不得不消停下来。

如果晋军只是在楚国境外强势,可以让楚君招有时间来慢慢整合。

偏偏晋军以很是不可思议的方式攻下楚国都城,楚国那些封君不会找自己的原因,一切的罪过都会扣在国君头上。

楚国本就是一个散装的国家,一旦君位上的人无法服众,真的是得到什么下场都不离奇。

所以是怎么回事?包括子庚在内,楚国的公族封君或异姓贵族,他们有一个算一个,不敢完全排除楚君招死于弑君的可能性。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卫国,列国之人听说卫君被弑,其实第一反应也会是马上相信。

晋国自晋厉公之后,特别是卿位家族全面崛起,哪一天在位之君死得不明不白,一样会让天下人认定就是死于弑君。

基本信了晋国说法的楚国异姓贵族,他们很难再对楚国公族尊重得起来。

那可是公族,国家也有他们的一份,结果在都城遭受攻击的时候弑君?

如果不是楚国的公族封君一直表现得缺乏头脑,还不容易让人相信,偏偏楚国的历史中就不缺脑子有问题的公族封君,搞得晋国宣传楚国公族弑君,连楚国公族本身都愿意相信,别说是楚国的异姓贵族了。

当然了,楚国的异姓贵族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很乐意楚国公族失势,最好楚国能够变成晋国那样的政治格局。

晋国什么政治格局?看看掌权的人都是谁就知道了。

在晋国那一边,尽管郤氏是公族出身,可是晋国的权力已经不被公族所掌握,乃至于国君都变得好像是虚君,偏偏晋国没有衰弱下去,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强大。

那说明什么?一个国家的公族失势只会让公室变糟,掌权阶层一再接纳新鲜血液在让国家变得越来越好。

其实,他们的理解一点没有错。

一个国家的掌权者不能永远是那些人,一旦形成权利固化只会让国家变得腐朽。

晋国是在经受巨变与大难之后,愿意接纳非公族坐上高位。

正好,楚国这一次也受了老大罪,尤其是国难当头有公族弑君,对楚国那些非公族来说,是不是迎来了最好的机会?

事实是什么?楚国的异姓贵族哪怕不互相进行勾结,他们也会产生足够的默契,接下来就是一再贬低公族,让新君畏惧公族,再让公族自行惭愧。

并不止因为公族弑君,所以让许偃缺乏对子庚或公子罢的尊重,应该说他俩很难被看得起。

公子罢的得势不是最近,他在楚共王时期就很活跃,楚军惨败在晋军手里两次,他都要负主要责任。

再来说子庚,不用算上楚君招的身死,仅仅是他担任令尹期间都城陷落,消息被确定之后就应该马上自裁谢罪了。

子庚确实进行过表态,他一定会自裁谢罪,只是恳求众人给予时间来夺回都城。他会在夺回“郢”之后,自己到城门外自裁,再挖坑埋在城门进出口任人践踏。

死后没有陪葬品,还要任人践踏?这可是比死了更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对贵族来讲更是被彻底钉上耻辱柱!

做出那种承诺的子庚没有被逼着马上自杀,可是完成践诺之前也别想获得多少尊重。

“我们现在有能力夺回都城吗?”子庚看到在场的人都在摇头。

公子黑肱很实在地说道:“除非晋军的主力撤走……,要不然我们根本无力夺回。”

“晋军一定会撤走,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公子比说道。

公子黑肱和公子比乃是楚君招的弟弟,也就是楚共王的儿子。他俩之前是比较边缘的人物,随着楚君招的死亡,一定会增加政治地位。

明明血统摆在那里,怎么要等作为国君的兄弟死亡,才显示出政治上的份量?

那是作为国君的兄弟活着,他们可能威胁到君位的稳固。

等到了侄子在位为君之后,他们会变成侄子的后盾。

那也是楚国的特殊国情之一了。

公子比说完,好些人用怀疑的目光打量起了子庚。

怀疑什么?他们怀疑子庚在逃避啊。

只不过,没有外力的介入,单靠他们确实是没有能力夺回自家的都城。

“我们亡国必定会震动列国,可是……我们唯一的盟友已经被驱赶到遥远的西边,有实力襄助的齐国、宋国恐怕不敢介入。”子庚说道。

很多话让子庚来说会像是在逃避,要命的地方是他说得全是大实话。

春秋时期的楚国只有一个真正的盟友,那便是秦国。

楚国与秦国的结盟是出于地缘上的考虑。

说白了就是,楚国与晋国是竞争对手,秦国与晋国是死敌,他们有走到一起的需要。同时彼此在利益上没有什么矛盾,相反双方有共同的追求。

楚国君臣有进行过复盘,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正是秦国被灭,残存的秦人躲到遥远的西边,作为楚国衰弱下去的时间节点。

什么意思?

如果秦国可以威胁到晋国,起码晋国不敢将所有力量投放到楚国这一边。

所以是,晋国不再被秦国所牵制,有了余力对付中原列国。

等晋国解决了中原列国,楚国一下子就要在竞争中落到了绝对的劣势。

因此秦国不止对楚国显得很重要,对于中原列国来说一样扮演着很关键的角色。

楚国君臣的推论过程出错,结果却是对的。

的的确确是秦国被楼氏驱赶到遥远的西边,晋国才对楚国真正发力,后面来自中原列国的不稳定因素也一个接着一个被晋国解决。

所以说,秦国不再具备对晋国的牵制,的确能够看作是历史的一个拐点。

许偃不是单纯想要拆台,有些话不得不讲而已,说道:“我们不是没有争取过齐国,可是齐国的反应很平淡。他们之前不敢介入,现在更不敢介入;宋国主动靠拢向我们,可是……我们拒绝他们帮郑国夺回失地的建议,明知道晋军会兵逼‘商丘’而离开。”

宋国君臣确实拿出帮郑国光复失地的建议,期望以此拉拢到郑国,形成以楚国为核心,宋国和郑国全力配合楚国与晋国展开对抗的格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当库管遇到的邪乎事

苏世独立啊

契约系统是我小弟

妈屿岛的季老祖

废材老祖请留步

微风八面的秋风

困影之渊:绝境求生探秘录

顽皮老子

神仙不仙

徐生米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