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7章 汉纪二十六 孝哀皇帝中,双阳插花芯,读点经典,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五年)
春天正月,牵牛星附近出现了彗星。
丁家和傅家的人仗着权势,一个个骄横奢侈,都瞅着傅喜不顺眼,就因为他为人恭谨俭朴。另外,傅太后想让自己的尊号能和成帝老妈平起平坐,傅喜却和孔光、师丹一起坚决反对。皇上这边,既不想违背大臣们的正确意见,又被傅太后在里头催逼,就这么拖了好几年。傅太后气炸了,皇上没辙,先把师丹免了职,想借此敲打傅喜,可傅喜硬是不松口。朱博和孔乡侯傅晏勾搭在一块儿,一门心思要帮傅太后办成称尊号这事儿,他俩好几次私下见皇上,递密奏,变着法儿说傅喜和孔光的坏话。丁丑那天,皇上终于下旨把傅喜免了官,让他以列侯身份回家待着。
之前不是把御史大夫这官给撤了嘛,好多人都觉得古今制度不一样,汉朝从天子的称号到基层小吏,都和古代不同,就单改三公这事儿,搞得职责不清不楚,对治理国家没啥好处。于是朱博上奏说:“按老规矩,是从郡国守相里选成绩好的当中二千石,从中二千石里选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干得好再升丞相,这顺序一步步来,才能体现对圣上恩德的尊崇,也能凸显国相的重要性。现在中二千石没经过御史大夫这一步就当丞相,权力太轻,不利于国家政务的开展。我觉得大司空这官可以撤了,重新设御史大夫,按老规矩来。我愿意尽力当好御史大夫,给百官做表率!”皇上听了他的。夏天四月戊午,改任朱博为御史大夫。又让丁太后的哥哥阳安侯丁明当大司马、卫将军,还给他设置了官属,大司马的称号还按以前的来。
傅太后又自己下诏给丞相和御史大夫说:“高武侯傅喜勾结下属欺骗皇上,和前大司空师丹一条心背叛朝廷,违抗命令,败坏宗族,不该再让他参加朝会,赶紧打发他回封国去。”
丞相孔光,从前先帝讨论继承人的时候,就因为有不同意见结了怨,后来又多次违逆傅太后的意思。所以傅家那些在朝廷当官的,就和朱博里外勾结,一起说孔光的坏话。乙亥那天,皇上下旨把孔光免为平民。让御史大夫朱博当丞相,封阳乡侯;少府赵玄当御史大夫。就在他们上殿接受任命的时候,突然响起一声像钟鸣似的巨响,殿里站着的郎官和台阶上的人都听见了。皇上就问黄门侍郎蜀郡人扬雄和李寻这是咋回事。李寻回答说:“这是《洪范》里说的鼓妖。按古法,要是君主听觉不灵敏,被人迷惑,让徒有虚名的人当官,就会出现这种有声无形、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声音。相关的《传》里说:‘要是发生在岁、月、日的中间时段,就会应验在正卿身上。’现在四月的这个时辰出现异象,正好处在中间。正卿,说的就是执政大臣。应该把丞相、御史大夫撤职,来回应上天的警示。就算不撤,不出一年,他们自己也会遭殃。”扬雄也认为:“鼓妖是听觉出问题的兆头。朱博这人强硬果断,满脑子权谋,适合当将领不适合当丞相,恐怕会有大灾祸很快降临。”皇上不听。
朱博当了丞相之后,皇上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书说:“定陶共皇这个称号,不该再带‘定陶’二字。尊共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住永信宫;共皇后为帝太后,住中安宫;在京城为共皇建寝庙,规格照着宣帝他爹悼皇考的来。”于是这四位太后都设置了少府、太仆,俸禄都是中二千石。傅太后尊贵之后,更骄横了,跟太皇太后说话,竟然叫她“老婆子”。当时丁、傅两家在一两年里突然崛起,当公卿列侯的特别多。不过皇上没怎么给他们实权,不像成帝时候王家那么有权势。
丞相朱博、御史大夫赵玄上奏说:“前高昌侯董宏,最先提议给傅太后上尊号,却被关内侯师丹弹劾,免为平民。那时候天下还在服丧,把政事交给师丹,师丹不想着弘扬尊号的天下,反而胡说八道,贬低尊号,损害孝道,真是太不忠了!陛下仁慈圣明,明确了尊号,董宏因为忠孝重新封高昌侯;师丹的恶行这么明显,就算有赦免令,也不该再有爵位和封邑,请把他免为平民。”皇上同意了。他们又上奏:“新都侯王莽以前当大司马,不弘扬尊尊的大义,贬低尊号,损害孝道,本该处死。幸亏有赦免令,也不该再有爵位和封地,请把他免为平民。”皇上说:“王莽和太皇太后有亲戚关系,别免他的职,让他回封国去。”后来平阿侯王仁因为藏匿赵昭仪的亲属,也被打发回封国了。
天下好多人都为王家抱不平。谏大夫杨宣上密奏说:“孝成皇帝很看重宗庙的重要性,称赞陛下有大德能继承天命,他的决策深远,恩德深厚。想想先帝的意思,难道不是想让陛下接替他,侍奉太皇太后吗!太皇太后都七十岁了,经历了多少伤心事,还下令让亲属退让来避开丁、傅两家,路上的人都为她流泪,何况陛下呢!要是您登高远望,难道就不愧对延陵的先帝吗!”皇上被他的话深深打动,又封成都侯王商的小儿子王邑为成都侯。
朱博又上奏说:“汉朝老规矩,设置部刺史,俸禄低但赏赐丰厚,都鼓励他们建功立业。之前撤了刺史,改成州牧,俸禄真二千石,地位在九卿之下;九卿有空缺,就从州牧里选成绩好的补上,那些能力一般的就只会守着摊子混日子。这样下去恐怕功效越来越差,坏人也管不住。我请求撤掉州牧,还是像以前那样设刺史。”皇上同意了。六月庚申,帝太后丁氏去世,皇上下诏把她葬在定陶共皇的陵园里,调发陈留、济阴附近五个郡国的五万人去挖墓和填土。
评论
这段历史充满了朝堂上的权力争斗,傅太后为了争尊号不择手段,丁、傅两家趁机崛起,而王家则遭遇打压,体现了封建王朝中外戚势力的起伏和皇权在其中的摇摆。朝堂上的官员任免、制度变更背后,往往是各方势力的角力,真是应了那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权力的游戏从来都复杂又残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