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汉纪八 孝景皇帝皇帝下,双阳插花芯,读点经典,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七国之乱后续:各方势力的结局与西汉格局变动
吴王独自统领大军。军队还没渡过淮河的时候,他手下的宾客们都当上了将军、校尉、军侯、司马之类的官职,唯独周丘没得到任用。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吴国,靠卖酒为生,品行不太好,吴王看不起他,没给他一官半职。周丘就去拜见吴王,说:“我因为没什么本事,没能在军队里效力。我倒也不敢要求带兵,只希望大王能给我一个汉朝的符节,我肯定能有所回报。”吴王就给了他。周丘拿到符节,连夜赶到下邳。当时下邳听说吴国造反,都在守城。周丘到了驿站,把县令叫进来,让随从找个罪名把县令杀了,然后召集他兄弟们交好的豪杰官吏,告诉他们:“吴国造反啦,大军马上就到,用不了一顿饭的功夫就能把下邳城屠了。现在要是先投降,家里人都能保住,有本事的还能封侯呢。”这些人出去一传,下邳城就都投降了。周丘一夜之间就召集了三万人,派人向吴王报告,然后带着这些人往北攻城略地。等打到阳城的时候,他手下已经有十多万人,还打败了阳城的中尉军。后来听说吴王战败逃跑,周丘自己琢磨着没人能跟他一起成就大事了,就带兵回下邳,还没走到,背上就长毒疮死了。
壬午日这天是月底,出现了日食。
吴王扔下军队逃跑后,他的军队就溃散了,很多人陆续向太尉周亚夫和梁国的军队投降。吴王渡过淮河,逃到丹徒,依靠东越,手下还有一万多人,把逃散的士兵又收拢起来。汉朝派人用好处诱惑东越,东越就骗吴王出来慰劳军队,然后派人用矛戟把吴王杀了,把他的头装起来,派人快马送到京城报告。吴王的太子刘驹逃到了闽越。吴、楚造反,总共三个月就被平定了,这下将领们都觉得太尉周亚夫的计谋真厉害。不过,梁王因为这事儿和太尉周亚夫结下了梁子。
胶西、胶东、菑川三国围攻临淄的时候,齐王派路中大夫向天子报告情况。天子又让路中大夫回去告诉齐王,一定要坚守,说“汉朝的军队已经打败吴、楚叛军了”。路中大夫回到临淄,看到三国的军队把临淄围了好几层,根本进不去。三国的将领就和路中大夫商量,跟他结盟说:“你要是回去说反话,就说‘汉朝已经被打败啦,齐国赶紧向我们三国投降,不然就屠城’,我们就放了你。”路中大夫假装答应了,到了城下,看到齐王就大声喊:“汉朝已经发兵百万,派太尉周亚夫把吴、楚叛军打败了,现在正带兵来救齐国,齐王一定要坚守,千万别投降!”三国将领一听,就把路中大夫杀了。一开始临淄被围得特别急,齐王暗中跟三国商量投降的事儿,可还没谈好,正好路中大夫从汉朝那边回来,大臣们就又劝齐王不要投降。这时汉朝将领栾布、平阳侯等人的军队赶到齐国,打败了三国的军队,解除了临淄的包围。解围之后,因为之前齐王和三国密谋的事儿,将领们打算调转军队去攻打齐国。齐孝王害怕了,就喝药自杀了。
胶西、胶东、菑川王各自带兵回到自己的封国。胶西王光着脚,坐在草席上,喝着清水,向太后请罪。胶西王的太子刘德说:“汉朝的军队回去了,我看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可以偷袭,希望父王能集合剩下的士兵去攻打他们。要是打不过再逃到海里去,也不算晚。”胶西王说:“我的士兵都已经疲惫不堪,没法打仗了。”弓高侯韩颓当给胶西王写了封信,说:“我奉皇上诏令,诛杀不义之人,投降的就赦免他的罪行,恢复原来的待遇;不投降的就消灭他。大王您打算怎么办?我就等着您的决定行事。”胶西王一听,赶紧光着上身,叩头请罪,到汉军军营前拜见说:“我遵守法令不严谨,惊扰了百姓,还让将军您大老远跑到我们这个穷地方,我甘愿接受剁成肉酱的刑罚!”弓高侯手持金鼓接见他,说:“大王您为战事辛苦了,我想听听您发兵造反的情况。”胶西王一边叩头,一边跪着往前爬,回答说:“如今晁错是皇上重用的大臣,他改变高皇帝定下的法令,侵夺诸侯的土地。我等认为他这样做不合道义,担心他会搞乱天下,所以七国才发兵要诛杀晁错。现在听说晁错已经被诛杀,我们就赶紧撤兵回国了。”弓高侯说:“大王您要是觉得晁错做得不对,为什么不向皇上报告呢?而且在没有皇上诏令和虎符的情况下,就擅自发兵攻打其他诸侯,照这样看,你们的心思可不只是想杀晁错那么简单吧。”说完就拿出诏书,给胶西王念了一遍,说:“大王您自己看着办吧!”胶西王说:“像我这样的人,死有余辜啊!”于是就自杀了,太后和太子也都死了。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被处死。
郦寄将军的军队到了赵国,赵王带兵退回邯郸城坚守。郦寄攻打了七个月,都没能攻下。匈奴听说吴、楚战败,也不愿意再进边境。栾布打败齐国的叛军后,和郦寄的军队会合,引水灌邯郸城。邯郸城被水冲坏,赵王刘遂自杀。
景帝认为齐王一开始是想好好坚守的,后来被迫参与谋反,不是他的本意,就召来齐孝王的太子刘寿,立他为齐王,也就是齐懿王。
济北王也想自杀,希望能保全妻子儿女。齐国人公孙玃对济北王说:“请让我试着去跟梁王说明大王您的情况,向天子传达您的心意。要是说了不管用,您再自杀也不迟。”公孙玃就去见梁王,说:“济北国这个地方,东边挨着强大的齐国,南边受吴、越牵制,北边又受燕、赵威胁,简直就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它的力量既不足以自保,也没能力抵御敌寇,又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来应对灾难。就算当初跟吴国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也不是真心想跟着造反。要是济北王当时表明态度,坚决不跟吴国合作,那吴国肯定会先经过齐国,吞并济北,再联合燕、赵,这样一来,崤山以东的诸侯联盟就紧密结合,没有破绽了。如今吴王联合诸侯的军队,驱使着一群乌合之众,向西跟天子对抗,只有济北王坚守气节不投降。这让吴国失去盟友,孤立无援,只能一步步走向失败,最终土崩瓦解,说不定这其中也有济北王的功劳呢。就凭小小的济北国,却要跟诸侯争强,这就好比用小羊、小牛的弱小力量去对抗虎狼一样的敌人。济北王坚守职责,不屈不挠,这可是绝对忠诚啊。有这样的功劳和忠义,还被皇上怀疑,搞得小心翼翼,担惊受怕,让其他诸侯也有了不敢尽忠的想法,这对国家可不利。我担心其他诸侯以后都不敢坚守职责了。我想来想去,能穿过西山,经过长乐宫,直达未央宫,捋起袖子为济北王仗义执言的,恐怕只有大王您了。这样一来,对上您有保全济北国的功劳,对下又有安抚百姓的好名声,您的仁德深入人心,恩泽无穷无尽,希望大王您好好考虑一下。”梁王听了很高兴,派人赶紧把这事儿报告给景帝。济北王因此没有被治罪,还被改封到菑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