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文科逆袭风暴起,林砚成“写作教父”!
扶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文科逆袭风暴起,林砚成“写作教父”!,高三开学,我觉醒了学霸系统,扶拦,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月光洒在走廊上,叶檀手中校报的边角被风吹起,露出下面密密麻麻的采访提纲。
她跑得头发四处飞舞,相机的挂绳在锁骨处勒出了红印:“林砚!方老师说你们班作文平均分提高了十五分,我能给你和进步最大的同学合张影吗?”
林砚看着她鼻尖上的薄汗,点了点头:“当然可以。”他侧过身,让身后挤在教室门口的林思雨露了出来——小姑娘正踮着脚扒着门框,手里紧紧攥着上次得了92分的作文卷,发尾还粘着食堂的饭粒。
“那标题呢?”叶檀快速翻动着笔记本,钢笔尖在“文科逆袭”四个字上戳出了一个小坑,“我写《模板退散!七中文科班的光来自哪里》怎么样?”
林砚还没来得及回答,林思雨就挤了过来,作文卷的一角扫过叶檀的手腕:“记者姐姐!你应该写林砚教我们观察奶奶编竹篮时,手指被竹篾划破了该贴哪种创可贴——是带药的还是防水的?”她扬起作文卷,墨迹未干的“竹篮里的光”五个字在月光下泛着淡蓝色,“这比背二十篇范文有用多了!”
陈瑶也从教室里探出头来,怀表的链子缠在手腕上:“我爷爷修表的时候总是哼《茉莉花》,林砚让我数他修表时转螺丝刀的次数——四十七下,正好是我出生那年他的岁数!”她的眼睛亮得像被擦过的怀表玻璃,“方老师说这叫‘用细节给情感称重’。”
叶檀的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着,突然抬起头:“所以你们的进步,真的不是因为……”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林砚校服上第二颗没系的纽扣——那是他从前在篮球场混时留下的痞气标志,“不是因为什么捷径?”
林砚低下头扯了扯纽扣,喉结动了动:“我妈妈出车祸那天,怀里还抱着给学生批改的作文本。”他的声音轻得像落在作文卷角上的月光,“她在最后一篇评语里写‘真话比修辞重千钧’。”走廊尽头的声控灯突然亮了起来,照亮了他泛蓝的瞳孔——那是系统过目不忘能力启动时的征兆,“我只是把她教给我的,教给了需要的人。”
叶檀的相机“咔嚓”一声,拍下了林思雨举着作文卷的侧影,以及林砚眼底的那片月光。
三天后,校报《七中风向标》的头版炸开了锅。
烫金标题《文科也能逆袭! 林砚教你如何拿捏高考作文》下面,配着林思雨作文的片段:“奶奶的竹篮编到第三圈时,我看见她食指根部的老茧被竹篾蹭破了,血珠渗了出来,像一颗没穿线的红玛瑙。她吹了吹,继续编——原来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被生活磨破的地方渗出来的。”
早读课上,教室就像被扔进了一颗炸弹。
高三(3)班的后门挤了七八个外班学生,梳着高马尾的女生举着校报,指甲在“写作结构图谱”几个字上掐出了白印:“同学,林砚在吗?我们(2)班的王乐乐说,用他教的‘五感锚点法’写《故乡》,语文老师当场念了三遍!”
林砚正在给前桌周小棠批改周记,听到这话抬起头来。
顾昭已经抱着笔记本站了起来,藏青色的格裙扫过地面,带起一阵薄荷香——她总是在口袋里放着林砚爱喝的柠檬糖。
“同学请进。”她翻开笔记本的第一页,钢笔尖悬在“外班求助登记表”上方,“姓名,作文薄弱项,最近三次周测分数。”
周小棠凑过来看,惊得铅笔滚到了地上:“昭昭你这……比方老师的备课本还详细!”
顾昭没有抬头,笔尖在“江晚晴”三个字上顿了顿——那是高三(1)班的语文课代表,从前总是说(3)班是“吊车尾集中营”。
她划掉“议论文结构混乱”,改成“过度依赖名人素材,缺乏个人视角”,然后把笔记本推给林砚:“根据系统分析,江晚晴需要‘素材活化训练’,用她钢琴比赛的经历替换掉司马迁、苏轼。”
林砚的指尖拂过纸面,系统的金色光纹在字里行间流转——这是知识图谱功能启动了。
他突然笑出声来:“让她写《琴键上的史记》怎么样?把肖邦的夜曲比作项羽的乌江,李斯特的狂想曲写成商鞅的变法……”
“林砚!”方清如的声音从教室前门传来。
她抱着一摞作文本,浅蓝色衬衫的领口别着一枚珍珠胸针——那是林砚妈妈从前送给她的毕业礼物。
“跟我去办公室。”她扫了一眼后门的人群,眉梢微微挑起,“有人想见你。”
办公室的百叶窗拉着,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在方清如的教案上织出金色的网。
她把保温杯推给林砚,杯壁还留着她掌心的温度:“市一中的语文教研组长给我打电话了。”她翻开教案,里面夹着一张讲座邀请函,“他们说你的‘写作结构图谱’比市面上所有辅导书都系统。”
林砚捏着杯柄,指腹摩挲着杯身上的青花图案——和他妈妈生前用的那套一模一样。
“方老师,我妈妈教你的时候,是不是也说过‘先教人心,再教作文’?”他把邀请函推了回去,“七中的操场还没跑完,我哪能先去别的学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