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返航与生态系统恢复
一天一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1章 返航与生态系统恢复,人类拯救计划:苟住,人类文明!,一天一万,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还是使用‘纪元号’这个名字,从纪元三号飞船继续往下排着。
纪元三号及再往下的电推进飞船,主要就是用于大气层内,此刻的运输,
远距离的就脱离大气层之后再入轨,近距离的,就直接在大气层内利用电推进系统移动。
各地下避难城市之间的运输渠道增加,运力增加,
在智脑计划中强人工智能的统筹下,各地下避难城市之间的智能工业集群协作,也变得更加方便起来。
此刻,处于地下避难城市中的,人类文明更加完整的生产力,终于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终于不用各地下避难城市之间,再过多的‘各自为战’。
对于人们在返航地表这件事情,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也能够带来不小帮助。
……
294年。
在伴随着新纪元号飞船诞生,
dt03电推进系统宣告成功过后,
对于电推进系统的进一步研究,秦裕虽然依旧有继续保持关注,但也没有再继续过多参与能动所和其他相关研究团队,
对于dt03电推进系统的进一步打磨和发挥。
更多的,
秦裕将精力转回到了人类文明返回地表这件事情本身上。
在此时此刻,
人类文明距离返回地表这个目标,其实已经很近了。
全球性火山喷发,全球性持续降雨,全球性大气尘埃污染,近地轨道空间的陨石……这些大的问题被陆续解决之后,
剩下的一些,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从技术上来说,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困难,
缺得只是时间,而不是方法。
所以,即便秦裕也投身其中,实际上也只能够让这个过程时间尽可能缩短时间,而不能够让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完全消失。
当然,返回地表这件事情,能快一点,秦裕还是期望能够更快一点的。
返回地表,不光是大多数人们的期望,实际上也是他的期望。
作为一个快活了三百岁的老家伙,在这件事情上,他还是很传统的。
现在,距离末日危机已经过去了超过十年,
在地下避难城市中出生的第一批孩子都已经十岁了,
他还真担心,人类文明在这儿地下避难城市中习惯了,不再迫切地想要回到地表。
虽然作为一个绝对永生者,他总有办法,能够让人类文明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
但无疑,要更加麻烦许多。
……
末日危机之后的灾难和问题,不是所有都能够靠一些巧妙的方法在短时间解决的。
许多问题,除了等待漫长的时间,就只能够靠大量的生产力倾泻了,
而幸好,此刻能源富足,又进入到智能时代的人类文明,最不缺的就是生产力。
为了解决此刻大气中有毒气体富集的问题,
负熵研究院各研究所,可以说是从物理手段到化学手段齐用,
对着大气中一种种比例超标的有毒气体针对性出手,
从各地下避难城市所对应的地表区域开始,一片一片区域的‘稀释’‘近化’‘分解’‘合成’。
毫不夸张地说,在扼杀了这些有毒气体的来源,大范围火山喷发过后,
人类文明不想等自然演变,于是几乎是用各种方法,将大半个大气系统相当于过滤了一遍。
智能时代,可能足够拿去完成对月球开发建设的生产力,
就像是倾倒一样,就这么倒在了人类文明的母星上。
当然,效果也是不错的,
在负熵研究院一众研究团队制定的若干方案,在整个地表范围内,若干区域先后进行的情况下,
地表的大气环境在以一个日新月异的速度好转,
反正肯定是要比地球大气自然演变要快多了。
011研究所,在这个过程中,也区别于物理和化学手段之外,拿出了一些生物治理手段。
在恢复地面生态系统时,优先布置了一些对于大气环境有改良作用的植物。
而在这个过程中,
原本人们抛洒入地表各处水体之中的藻类,也开始集中发力了。
236藻类和熵藻都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在全球地表的水体里进行着角逐,
但这不影响,整个地表的水体内,藻类都在逐渐富集。
不少水体中,因为236藻类的过度富集,都有些发绿。
不过曾经给人类文明带来危机的236藻类此刻的富集,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却算是一件好事,
藻类作为水体中较底层的生态位,依赖着藻类,许多水里的生物已经有了恢复的基础。
根据负熵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监测显示,
在这时候,在不少的水体中,海洋中,
都发现了一些熬过了此前末日危机和种种灾难的,一些顽强的生命在复苏。
同时,负熵研究院从末日基因库取得一些种子,生命基因,依赖类似于人类繁育装置,
培育的,能够在目前水体中勉强生存的一些水生植物,海洋生命,在放回地表过后,也有一些活了下来。
在末日危机之后,它们的身影曾经在地表上消失,而此刻,也终于重新被人们在水体中看到。
这些顽强的生命,已经开始在水体中繁衍和蔓延,逐渐有了一些规模,
让海洋和地表各水体内,不再那么的死气沉沉。
恢复地表生态系统这一步,
是人类文明在等待着236藻类恢复大气中氧气,以及等待地质活动走向彻底平缓期的过程中国,
同时进行着。
按照现有的理论,
生命源于海洋,从海洋开始。
此刻,人类文明恢复地表的生态,也是选择从海洋开始,
海洋环境,此前在末日危机下,就还有一些顽强的生命还存活着,
此刻恢复起海洋内的生态,也容易许多。
而陆地生态系统的恢复,
就又更加复杂许多了。
人类文明同样同步做着这件事情。
而可以说,
对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就更加是完完全全依赖于生产力倾泻,生产力覆盖来实现的。
人们不可能等着海洋中逐渐热闹之后,地球上的生命重新走一遍从海洋到陆地的过程,在漫长的时间之后再形成一个丰富的生态圈系统。
人类文明等不了那么久的时间,那样恢复的生态系统大概率也不是人类文明想要的。
陆地上,在此前的持续灾难下,几乎没有什么生命还能够存活。
而此刻的环境下,也不是人类文明将一些种子和生命抛洒到地表,释放到陆地上,就能够让地表生态恢复的。
如果不能够同时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单一物种单一生命在此刻的地表上可以说很脆弱。
对于此,人类文明只能够,
人为在地面上制造一些适合某些植物和动物生活的区域,
然后再对这些动植物进行野化,
说白了,就像是建设立体农场,种粮食那样,恢复地表的生物,
等到在一些区域,这些靠着人类文明人为塑造环境成长起来的动植物,乃至于微生物,
形成一个比较脆弱,粗糙的初步生态链过后,
人类文明才勉强可以考虑,抛射种子和动物,来依靠自然演变的过程,恢复地球的生态圈,生态系统。
这个过程中,
消耗了人类文明夸张的生产力和能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