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忻州市《保德县》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忻州市《保德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山西省忻州市的西北部,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边缘地带,有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独特文化的县城——保德县。它东依大山与岢岚相邻,西隔黄河与陕西府谷相望,南和吕梁兴县毗连,北同河曲接壤,总面积997.5平方公里 ,素有“晋西门户、秦晋要冲”的美誉。这里不仅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更是晋陕蒙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阵地。
保德县下辖5个镇、6个乡,每个乡镇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与故事。
- 东关镇:作为保德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东关镇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这里街道纵横交错,商店琳琅满目,热闹非凡。镇内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同时也保留着一些古老的街巷,如铁匠巷、油房巷等,这些古巷见证了东关镇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当地人的回忆。东关镇的黄河码头曾经是重要的水运枢纽,如今虽水运的繁华不再,但码头遗址依然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每年的传统节日,镇上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舞龙舞狮、跑旱船等民俗表演精彩纷呈,吸引着周边乡镇的人们前来观看。
- 义门镇:位于保德县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义门镇的名字来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对义薄云天的兄弟,为了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人们为了纪念他们,便将此地命名为义门。镇内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义门镇的农业也较为发达,主要种植玉米、高粱、土豆等农作物,是保德县的重要粮食产区之一。此外,义门镇的红枣种植也颇具规模,这里的红枣个大、皮薄、肉厚、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
- 桥头镇:地处保德县东部,因位于一座古老的石桥旁边而得名。桥头镇交通便利,是连接保德县与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的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煤炭、化工、建材等为主的产业体系。桥头镇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秀丽,镇周边有许多山峦和河流,山水相依,景色宜人。在闲暇时光,当地居民和游客常常会来到这里,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桥头镇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威风锣鼓、八音会等民间艺术表演,每逢节日庆典,这些表演便会在街头巷尾精彩上演。
- 杨家湾镇:位于保德县西南部,黄河从镇边蜿蜒而过。杨家湾镇以其独特的黄河风情而闻名,这里的黄河水清澈见底,河边的沙滩细腻柔软。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黄河风光,还可以体验黄河漂流等水上活动。杨家湾镇的渔业资源丰富,当地居民以捕鱼为生,这里的黄河鲤鱼肉质鲜美,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此外,杨家湾镇还有许多古老的村落,这些村落保存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 孙家沟镇:地处保德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孙家沟镇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主要农作物有谷子、豆类、荞麦等,这些农产品绿色无污染,口感独特,深受市场欢迎。孙家沟镇的自然风光优美,山间绿树成荫,溪流潺潺,空气清新。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孙家沟镇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开发了许多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 腰庄乡:位于保德县东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腰庄乡的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这里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乡内有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如金钱豹、褐马鸡、红豆杉等,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腰庄乡的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主要有煤炭、铝土矿等。近年来,腰庄乡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腰庄乡的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当地的剪纸、面塑等手工艺品精美绝伦,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韩家川乡:地处保德县西部,与陕西省府谷县隔河相望。韩家川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生活着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韩家川乡的黄河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许多与黄河有关的传说和故事。每年的黄河开河节,韩家川乡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们会在黄河边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韩家川乡的农业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这里的瓜果蔬菜品质优良,远销全国各地。
- 林遮峪乡:位于保德县中部偏南,因地处森林茂密的山谷之间而得名。林遮峪乡的历史文化遗迹众多,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林遮峪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这些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林遮峪乡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这里山清水秀,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漫山遍野的鲜花竞相开放,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秋天,层林尽染,瓜果飘香,是丰收的季节;冬天,银装素裹,宛如一个童话世界。
- 冯家川乡:地处保德县北部,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冯家川乡的黄河滩涂资源丰富,这里是许多候鸟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候鸟会在这里停歇、觅食,场面十分壮观。冯家川乡的农业以种植小杂粮为主,这里的小杂粮品种繁多,营养丰富,如小米、绿豆、红豆等。冯家川乡的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当地的民歌、二人台等艺术形式深受人们喜爱,人们常常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里唱起这些歌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 土崖塔乡:位于保德县东部,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乡镇。土崖塔乡的地形复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这里的自然风光原始而古朴,有许多未被开发的自然景观,如奇峰怪石、幽深峡谷等,吸引了众多探险爱好者前来探索。土崖塔乡的经济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当地的农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荞麦等农作物,同时也养殖牛、羊、猪等家畜。土崖塔乡的民俗文化也很丰富,这里的人们保留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如春节期间的拜年、元宵节的闹花灯等。
- 南河沟乡:地处保德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和林果业为主的乡镇。南河沟乡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果树的生长。这里种植着大量的苹果树、梨树、桃树等果树,每到水果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了果实,果香四溢,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南河沟乡的自然风光也十分秀丽,这里有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田园风光,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南河沟乡的民俗文化也很有特色,当地的社火表演、民间手工艺制作等活动丰富多彩,体现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保德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保德属晋国;战国时期,归赵楼烦地;秦代时,属太原郡;唐代,析岚州地;北宋淳化四年(993年),置定羌军,当时是为了加强西北边防,因其与府州城隔黄河相望,可有效阻隔夏州李氏、府州折氏、麟州杨氏和丰州王氏这些党项族政权和辽国的联系,且这些政权多为羌族后裔建立,故取名“定羌军”,这也反映了宋代初期中央政权对西北边疆羌族的态度以及试图武力征服外族的思想 。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定羌军改为保德军。“保德”之名出自《左传·哀公七年》中“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与“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意思相近,强调城池完固需以德为上 。改名背后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景德元年,李继迁在与吐蕃人的作战中受伤身亡,宋朝免去一大患,同年辽军南下,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此后百余年两国无大规模战事。宋朝或许是想借此改名,表达对和平的期许以及对德行的重视 。
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设保德县,为保德军治;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保德军为保德州;元朝时废县;明初废州改县,后又复为州;清朝升为直隶州;民国初年废州为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保德历经多次行政区划的调整,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 。
这片土地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北宋时期,名垂青史的杨家军就与保德有着深厚渊源,他们英勇抗敌、保家卫国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其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保德人 。
明代的陈奇瑜,保德州人,是明朝末期的重要官员,官至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五省总督,兼理粮饷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在任期间,为维护明朝的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
在近现代,保德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造林英雄张洪拉,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投身于植树造林事业,带领当地群众在荒山上种下了无数的树木,为改善生态环境、防风固沙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事迹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于环保事业 。
保德县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展示了保德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 钓鱼台:位于保德县西南黄河岸边,是一处自然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胜地。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伸向黄河,形似钓鱼台,传说为古代仙人垂钓之处。站在钓鱼台上,黄河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河水奔腾不息,波澜壮阔。周围的山峦起伏,绿树成荫,景色十分迷人。钓鱼台附近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古老的烽火台、摩崖石刻等,这些遗迹见证了保德的历史变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
- 金峰寺: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佛教寺庙。寺庙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如佛像、壁画、经卷等。金峰寺的佛像雕刻精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壁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反映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繁荣。每到佛教节日,金峰寺都会举行盛大的法事活动,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 。
- 固城关帝庙:建于清代,是为了纪念关羽而建。这座关帝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庙内供奉着关羽的塑像,威武庄严。关帝庙的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堪称一绝。庙内的壁画描绘了关羽的生平事迹和传奇故事,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固城关帝庙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处历史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保德人民对关羽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
- 林遮峪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青铜器、陶器、玉器等。这些文物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林遮峪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