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沧州市《南皮县》,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学海无涯乐作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皮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北纬37°50′至38°11′、东经116°32′至117°02′之间 。它北倚京津,南接齐鲁,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节点。京沪动脉穿境而过,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现代发展的活力。全县总面积796平方公里,县域不大,却浓缩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是一座值得深入探寻的宝藏之地。

一、乡镇概况

南皮县下辖6镇3乡,每个乡镇都有其独特的风貌与发展特色。

1. 南皮镇:作为南皮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皮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基础设施完善,商业氛围浓厚,是全县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漫步在南皮镇的街头,高楼大厦与古老建筑相互映衬,现代化的商场、超市与传统的集市相得益彰。人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着便捷的生活服务。同时,南皮镇也是五金机电、玻璃制品等产业的重要聚集地,众多企业在此蓬勃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冯家口镇:冯家口镇是南皮县的工业重镇,五金机电产业是其支柱产业。这里拥有众多五金机电企业,产品种类丰富,涵盖了五金工具、汽车配件、电子元器件等多个领域。冯家口镇的五金机电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还远销海外。此外,冯家口镇的农业也颇具特色,近年来,设施农业和特色种植业发展迅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

3. 寨子镇:寨子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如古庙宇、古戏台等,见证了寨子镇的岁月变迁。在经济发展方面,寨子镇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工业则以玻璃制品、纺织服装等产业为支撑。同时,寨子镇的特色美食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如寨子老醋、酱菜等,口感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4. 鲍官屯镇:鲍官屯镇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支撑,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工业方面,五金机电、机械制造等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此外,鲍官屯镇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5. 王寺镇:王寺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乡镇,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就。经济上,王寺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五金机电、塑料制品等。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社会事业方面,王寺镇加大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6. 乌马营镇:乌马营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南皮县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这里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五金机电、化工、建材等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同时,乌马营镇还注重发展服务业,积极培育商贸物流、餐饮住宿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7. 刘八里乡:刘八里乡以农业为主,是南皮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近年来,刘八里乡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如种植蔬菜、水果、中药材等,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刘八里乡还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8. 潞灌镇:潞灌镇历史文化悠久,拥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民俗文化。在经济发展方面,潞灌镇以农业和工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工业则以五金机电、纺织服装等产业为支撑。同时,潞灌镇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本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9. 大浪淀乡:大浪淀乡因大浪淀水库而得名,这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大浪淀水库是沧州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承担着保障全市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发展方面,大浪淀乡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农业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渔业则以淡水养殖为主。同时,大浪淀乡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绿色家园。

二、历史沿革

南皮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唐虞夏商时期,天下分为十二州,南皮属兖州地。商朝时,姜太公曾隐居此地垂钓,为南皮的历史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西周时,南皮属齐国麦丘邑,内史大臣尹吉甫便是南皮人,他“文以附众,武以威敌”,死后葬于南皮,足见当时南皮与商、周王朝关系密切。

东周初,南皮境属于齐国。周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齐侯割地给燕国,南皮成为燕齐交界之地。春秋时期,山戎攻燕,齐乘援燕之机,又将南皮收回。齐桓公北伐山戎时,在此缮甲筑城,因城北章武有北皮亭,故而此地得名南皮。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南皮设县,是全国首批设县之一,开启了南皮作为县城的历史篇章。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设勃海郡,辖南皮。东汉延光元年(122年),勃海郡府迁到南皮,此后南皮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三国时,南皮属魏国。晋代南皮先属冀州勃海国治辖,西晋咸宁三年(277年)改勃海国为郡。太康十年(289年)勃海郡并入清河国。太安元年(302年)又设勃海郡,郡府仍在南皮。北魏登国元年改勃海郡为渤海郡。东魏时期,郡址由南皮迁到东光。

隋唐至明清时期,南皮的归属经历了多次变动。隋唐时约三百多年内,南皮曾几次反复归冀州、景州管辖。五代时期,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南皮县隶属沧州。北宋时期,南皮县属河北东路沧州,熙宁六年(1073年),临津(今山东宁津)县并入,县域扩大。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临津镇由南皮县划出。元朝时,南皮县归属中书省河间府沧州管辖。明朝时南皮属京师河间府沧州,下设九里,每里辖十甲。清初,南皮设四路,二十个地方,管辖范围达368个村庄,面积有所扩大。宣统二年(1908年),县以下设乡,南皮辖6个乡。

近现代以来,南皮的行政归属也历经变迁。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制,南皮县隶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改称津海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府制,南皮县隶属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归河北省第七督察区。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南皮,建立伪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深入敌后,收复失地。1938年5月,建立南皮县抗日民主政府,仍沿旧制,辖6个区。此后,南皮县的行政区划又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直到1993年地市合并,南皮县属沧州市直辖。

三、文化脉络

南皮县文化底蕴深厚,是《诗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华诗祖”尹吉甫便是南皮人,他是中国古代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曾参与《诗经》的采集和整理工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尹吉甫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爱情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如今,尹吉甫墓静立城郊,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古老的历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论攻略病娇反派的100种方法

芒芒雪媚娘

帝陨:我从九幽杀回诸天!

月中白马

小璟是自由的,他不该被束缚

心情恨不鹏

开局破产,我转身投入国家机关

默了个柏

穿越了,自己害的

清水白糖

初恋无解式

雨深不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