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阳泉市《矿区》
学海无涯乐作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阳泉市《矿区》,林小兰王大爷免费夜色深处小说免费看,学海无涯乐作舟,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阳泉市矿区,这座地处山西东部门户阳泉市西南部的城区,北纬37°51’-37°55’,东经113°29’-113°33’之间,总面积87.27平方公里,是阳泉这座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篇章。它下辖6个街道,涵盖44个社区与12个托管行政村,据2023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区人口达22.54万人。矿区以独特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脉络、丰富的旅游资源、质朴的民俗风情和诱人的特色美食,吸引着人们深入探寻它的魅力。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早在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并州设置上艾县,矿区境域便属上艾县管辖。此后,历经朝代更迭,北魏登国元年(386年)上艾县更名石艾县;唐天宝八年(749年)又更名广阳县;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再次更名为平定县,期间矿区辖境归属基本未变。
近代以来,阳泉矿区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历程。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简称保晋公司)成立,在境内采用机器生产煤炭,这里不仅成为阳泉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更开启了山西近代煤炭工业的先河。然而,随后的日子里,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买办阶级的压榨以及军阀混战,使得境内工业发展艰难。1937年10月,日军侵入阳泉,为掠夺煤炭资源,于次年在区内蔡洼兴建阳泉境内第一座发电厂,阳泉矿区工业在战火中遭受重创。
1947年5月,阳泉解放设市,矿区境属阳泉市。1949年9月,阳泉市改设为阳泉工矿区,矿区(北区)境属阳泉工矿区。1952年,阳泉工矿区复称阳泉市,矿区辖境归属不变。1970年1月,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增设阳泉市矿区,直属阳泉市,从此矿区开启了独立发展的新篇章。
在这片土地上,还诞生过不少仁人志士,也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1927年2月7日,阳泉煤矿第一个党支部——中国共产党阳泉支部正式成立,在党的领导下,阳泉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党组织积极组织工人武装,何英才带领300多名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工人游击队奔赴太行山与八路军会合,投身抗日战场,展现出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街道简介
矿区的6个街道各具特色,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记忆。
- 沙坪街道:作为矿区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工业基础,辖区内分布着众多与煤炭相关的企业和设施。这里的居民多与煤炭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社区氛围浓厚,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传承着矿区人朴实、勤劳的品质。街道内有一些传统的市场,售卖着各种生活用品,充满着生活气息。
- 赛鱼街道:交通位置重要,是矿区的交通枢纽之一。这里商业较为发达,街道两旁店铺林立,从日常百货到特色小吃,应有尽有。赛鱼街道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一年一度的赛鱼村庙会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庙会与香严寺有关,固定在农历五月十三举行。这一天,从太行国际新城公交站向北直到晋午候驴肉馆,以及太行路和赛鱼街交叉十字路口东西两边的街道上,摆满了各种摊位,商品琳琅满目,涵盖布匹、成衣、生活日用品、五金交电、书籍玩具、各类食物等。由于农历五月十三是五爷的生日,也是关羽的诞辰日,信众们会前往香严寺的天王殿、关帝殿、大佛殿等,携带供品烧香叩拜,祈求风调雨顺、国泰平安 。
- 蔡洼街道:曾经是阳泉煤矿的重要产区之一,有着丰富的煤炭开采历史遗迹。如今,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蔡洼街道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逐步发展起一些服务业和小型工业。街道内保留着一些老矿工的宿舍区,这些建筑见证了当年煤炭工业的繁荣与艰辛。
- 桥头街道:位于矿区的中心位置,是矿区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这里有大型的购物中心、电影院、图书馆等,满足了居民的日常消费和文化需求。街道上高楼大厦林立,与其他街道相比,更具现代都市气息。
- 平潭街街道:是一个居住氛围浓厚的街道,拥有多个成熟的居民区。街道内配套设施完善,学校、医院、公园一应俱全,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条件。平潭街街道还注重社区文化建设,经常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和体育比赛,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
- 贵石沟街道:位于南区,是矿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这里的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技术先进。随着煤炭产业的发展,贵石沟街道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社区文化,矿工们之间团结友爱,共同为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必游景点
银圆山庄
银圆山庄位于矿区,是一处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它始建于清朝中叶,占地面积较大,整个山庄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山庄内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北方四合院的大气和南方园林的精巧,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工艺,每一处雕刻都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水平。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漫步在山庄内,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能够深切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魅力。
石板片农业风景区
石板片农业风景区是矿区一处将自然风光与农业体验相结合的旅游胜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有着大片的农田、果园和山林。在风景区内,游客可以参与农事活动,如采摘水果、种植蔬菜等,亲身体验田园生活的乐趣。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远处山峦起伏,近处溪水潺潺,四季景色各异。春天,漫山遍野的花朵竞相开放,五彩斑斓;夏天,绿树成荫,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天,果实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冬天,白雪皑皑,宛如童话世界。此外,景区内还设有一些休闲设施,如农家乐、民宿等,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惬意。
四、古刹、寺庙、道观
香严寺
香严寺位于赛鱼街道,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古刹。寺庙坐北朝南,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关帝殿、大佛殿等。寺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如古老的佛像、碑刻等。这些文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研究佛教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香严寺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每年的赛鱼村庙会都与它紧密相连,吸引着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西河村三官庙
西河村三官庙位于西河村,坐北朝南,据庙内石碑记载,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明清曾多次重修。庙宇布局紧凑,为四合院结构,里面均为清代遗构。主要由山门两边的乐楼、东、西耳殿、东西配殿以及正殿组成。其中大门上面“三官庙”三个大字是清道光年间所题。正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里面供奉着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在民间,三元大帝象征着尧舜禹 。庙门口有一株古槐,相传约100多年前,村民正欲下坑,忽见古槐起火,于是放弃下坑前来救火。火灭后复去下坑,只见坑内出水,大水已冲向坑口,众人认为是古槐显灵,于是世代相传,这个故事也为三官庙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