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瓜了个瓜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五章,红楼:重生王熙凤携贾琏逆风翻盘,瓜了个瓜瓜,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熙凤还真坐直张望了一下门口。
贾琏只匆匆说了一句人来了,也不知道来是因为什么。
她正要开口说话时,平儿匆匆进来。
“外头的婆子传话说,二爷叫了点心。”
王熙凤微微皱眉。
跟平儿说了几款点心,便让她去了。
最后送到书房的点心是姑嫂饼跟茶食三珍。
黄玉林看到姑嫂饼时已是一愣,等贾琏把另外一个食盒打开,湖州酥糖、椒盐桃片、牛皮糖攒成的点心碟子放到桌子上,便笑了起来,赞道:
“王家女,果然,厉害得紧。”
人家把他的底细查得如此清楚,连他母亲来自湖州都记在心上。怪道能给盐政出主意,还能得了林如海的认可。
贾琏倒真的没留意这个,但黄玉林夸了,他便受用。
只把婆子一并奉上一小铜壶热汤一人倒了一杯。
琥珀色,滚烫的茶水入杯,蒸腾出来是辣辣的姜味,带着甜香。
小口饮下,配着咸甜可口的点心,身体立刻便暖和起来。
屋里的气氛缓和许多。
贾琏等两位长辈都吃了,才掂起一口酥糖含在嘴里,缓缓说道:
“官盐价高质劣,私盐横行无忌,盐商夹在中间,既要应付朝廷课税,又要打点各路关卡,最后赚的银子,倒有大半填了别人的腰包。皇上这税也没收上来多少。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姑丈的法子想来想去,终究没有什么万全之策,那天我跟我家凤哥儿说起,凤哥儿只说我跟我姑丈都想岔了。”
“这世上,原无万全之策,只有恰合时宜。”
“比如,两淮拟推行盐引改制,废黜旧引,另发新券票。凡纳银百万两者,可获永业盐票,世代承袭,不再受逐年更换之苦。”
黄玉林扫了贾琏一眼,打断贾琏的话嗤笑道:
“朝廷一缺银子,倒成了最慈悲的和尚,干脆让我们割肉喂鹰?一直长肉一直割?”
贾琏也不恼,只摇头道:
“叔倒是给点耐心。后面还有,如若改制,实则为以商制私。持永业盐引者,可自募盐丁,稽查私贩。所获私盐,三成归官,七成自留。”
黄玉林手中茶盏一顿。
贾琏继续道:
“世叔若愿为盐商表率,率先纳银认购,不但可得朝廷嘉奖,更能借此整合两淮盐路。届时,那些零散私贩,是收编还是剿灭,还不是您一句话?”
黄玉林当然能听懂后面这一段话的分量。
不得不说,他真动心了。
思虑良久,他看向林如海,道:
“手笔真能这么大?”
前面的林如海所说的盐票他只觉有新意,但说到底是换汤不换药,一朝天子一朝叫法。
所以,回去以后,他虽是开始筹钱,但还在琢磨如何才能从中得最大的利。
现在贾琏这全新的诱饵抛出来,他竟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吞。
林如海将手中帕子慢条斯理的叠成方块,看黄玉林的眼神跟着帕子闪动,才笑道:
“我也觉得不错。”
别的不说,王熙凤有一句话很妙。
在淮扬,实则他们无人可信,连盐都有可能是假的,唯有想活命的人最可信。
他想活,黄玉林也想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