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玻璃明镜,照亮闺阁
洪崖洞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8章 玻璃明镜,照亮闺阁,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洪崖洞主,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琉璃珠子和几件小巧的琉璃杯盏一烧出来,可就把柱子和铁牛他们给乐坏了。
每日里守着那小小的琉璃窑,是越烧越有瘾,越烧越有经验。
张大山看着那五光十色、晶莹剔透的琉璃,心里头却又琢磨起了新的道道儿。
“柱子啊,”这日,他把柱子叫到跟前,“你说,这琉璃既然能烧成珠子、烧成杯盏,那能不能……把它烧成一大块平平整整的、像那窗户纸一样透明的板子呢?”
“透明的板子?”柱子挠了挠头,有些不解,“爹,那玩意儿烧出来能干啥?总不能拿来糊窗户吧?那也太金贵了,风一吹就得碎了。”
张大山笑道:“糊窗户自然是糟蹋了。可要是……能用它来做镜子呢?”
“镜子?”柱子更迷糊了,“爹,咱们家那铜镜,虽然照得不大清楚,可也能用啊。这琉璃板子,还能比铜镜照得更亮堂不成?”
“那可就不是亮堂一点半点了!”张大山神秘一笑。
他晓得,这平面玻璃镜子,在这个时代,那可是个想都不敢想的稀罕玩意儿。
要是真能给它弄出来,那价值,怕是比那琉璃珠子还要高上百倍!
“爹从一本古籍上看见过,说是用一种法子,能让这透明的琉璃板子,变得跟那水面一样,把人照得清清楚楚,纤毫毕现,比那最好的铜镜还要强上百倍!”
柱子一听这话,眼睛顿时就亮了:“真的?爹!那……那咱们赶紧试试啊!”
他对这些新奇的技术,如今是痴迷得很,自家爹说啥,他都信。
可这烧制平面玻璃,比起烧琉璃珠子,那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头一个难关,便是如何把那熔化了的琉璃液,给它弄成一大块平整的板子。
他们试过好几种法子。
想学那做泥坯的法子,把琉璃液倒进模具里头压平,可那滚烫的琉璃液一遇到冷的模具,不是炸裂,就是粘得死死的,根本取不下来。
又想学那吹糖人的法子,把琉璃液吹成个大泡,再趁热给它剖开摊平。
可这琉璃液不比那糖稀,粘稠得很,又凉得快,那泡还没吹大呢,就硬了,要么就直接破了。
一连试了十几天,糟蹋了不少好不容易才配好的琉璃料,也没弄出一块像样的玻璃板来。
那些跟着帮忙的窑工师傅们,都有些个泄气了。
“张先生,这……这玩意儿怕是真弄不成吧?俺们烧了一辈子窑,就没听说过石头能烧成透明板子的。”
柱子也是急得满头大汗,对着那一堆堆的废品直发愁。
“爹,这……这可咋办啊?”
张大山也是眉头紧锁,他晓得,这平面玻璃的制造,在后世里也是个顶尖的技术活。
光靠着他那点模模糊糊的记忆和“古籍”上那几句不甚了了的记载,怕是还真有些难度。
他静下心来,又仔仔细细地,把那“古籍”上关于琉璃和类似透明晶体烧制的零星记载,都给它在脑子里头过了一遍。
忽然,他眼睛一亮,想起了一个似乎可行的法子。
书上说,有些天然的水晶石,能长成板状。
那是不是说明,这琉璃液在特定的条件下,也能自个儿凝结成平整的板面呢?
他把这个念头跟柱子一说,又比划着,让他们改进那坩埚的形状。
不再用那深底的圆肚坩埚,而是换成那种底面平整宽大、深度却比较浅的方形或者长方形的特制陶盘。
再把那熔化了的琉璃液,小心翼翼地,倒进这陶盘里头,让它自然流淌,铺满整个盘底。
然后,再把这装着琉璃液的陶盘,放到那早已预热好的、温度控制得极其均匀的退火窑里头。
用那最最缓慢的速度,一点点地,给它降温。
这个过程,更是熬人。
一连好几天,张大山和柱子都轮流守在那退火窑旁边,连眼睛都不敢多眨一下。
生怕那温度降得快了半分,或者慢了半分,都会前功尽弃。
终于,等那退火窑彻底冷却下来,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窑门,取出那几个陶盘的时候。
奇迹,再一次发生了!
只见那陶盘里头,那原本火红滚烫的琉璃液,如今已经凝固成了一块块……嗯,虽然还算不上是完全平整透明,甚至还有些波纹和气泡。
可确确实实,是几块巴掌大小、厚薄也还算均匀的……玻璃片!
“爹!成了!成了!您看!这……这就是您说的琉璃板子吧!”柱子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了。
他小心翼翼地,从陶盘里头,取出一块还带着些许余温的玻璃片。
虽然那玻璃片还有些浑浊,边缘也不太规整,可透过它,已经能模模糊糊地,看见对面的人影了!
“好!好啊!”张大山也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虽然这玻璃的质量,比起后世那些,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可在这大宁朝,能烧出这么一块玩意儿来,那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了!
接下来,便是这研磨和抛光的活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