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忠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5章 各自的打算,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荣耀与忠诚,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现在的晋国,毫无疑问就是楼令说了算。

所以,只要楼令肯松一松手,太多的事情会变得很好办。

掌握公权就是那个样子,愿意稍微松一松手,漏出去的利益能够把人撑死。

楼令知道楚地会很难治理,长期驻军压根就难以顶事,便是没有太大的变故,极可能等各个卿位家族轮完了一轮,驻军就会被取消了。

明白那种道理的楼令还强制推行在楚地驻军,跟意气之争扯不上一丝一毫的关系,所为得是长期压制住楚国,不使楚国有好日子过。

等回国之后,楼令还会建议晋君周长期扣押楚国夫人以及储君员,一直等到楚国贵族自行推举出楚国新君,再将储君员放回楚地。

到那一个阶段,晋国将会成为储君员的靠山,帮助摇身一变成为楚君的熊员跟楚国贵族共举的楚君某进行对抗。

现在,士鲂和智罃都有意迁徙到楚地,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他们是为了长久的日后愿意冒险,晋国在楚地则是有了顶事的卿大夫。

想要保住封地的智氏和彘氏,他们就是跪下求宗主,大宗还能完全不给予支持?

然后,因为智氏和彘氏的“都”迁徙到楚地,晋国在楚地也就有了两个支点,起码放弃的沉没成本变得更大了。

到真正危险的时刻,作为卿大夫的智氏之主和彘氏之主,他们能拿出道理会很好,不能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总比不是卿大夫的贵族更加有话语权。

智罃和士鲂看到楼令不反对,讲出了他们的诉求。

两个人没有那么头铁,敢挑“郢”来当自家的新“都”。

智罃选了“商密”这个地方,请求将周边的城池和土地也纳入智氏名下。

士鲂挑中的是“宛”来当自家的“都”,含括了周边的城池与土地。

那就是,智氏想在商於之地发展。智罃挑的位置可以直接跟晋国本土连接,尤其是离秦地比较近,大有背靠楼氏的强烈意图;彘氏看上了南阳盆地,一寻思就知道还是要背靠范氏,不然仅凭彘氏根本就拿捏不住。

智氏和彘氏的“背靠”味儿太浓,显然是将卿大夫的影响力考虑了进去。

什么影响力?其实就是在国家的话语权。

比如楼令和士匄都具备左右国策的能力,他们在紧要时刻提一嘴,好过智罃或士鲂求爷爷告奶奶再回馈寥寥。

郤至保持若有所思的表情已经很久,看上去好像是在心动什么。

楼令注意到郤至的状态,很担忧郤至接下来也说出想要在楚地划块地治理。

温氏搬家到楚地?他们该是多傻才能干出这种事嘛。

晋国的两大产粮地之一在温氏名下,他们跟大宗好得跟蜜似得,并没有面临智氏和彘氏的窘境。

“他们是在为了后面的分封做准备吧?”郤至向楼令发问。

智罃和士鲂的反应有点大,想开口进行否认,好不容易控制住嘴巴,只光猛摇头了。

为分封做准备有什么错吗?

其实,智罃和士鲂的动作都还算晚了,楼令老早就在做相关的准备。

楼氏为什么要攻占与开发太原盆地?固然是当时的楼氏实力有限,不能内卷来坏了家族的风评有关。可是,楼令在开发太原盆地那一会,眼睛已经盯上了秦地。

所以,楼令做的事情都很有针对性,打一开始就是在进行布局。

只是统治太原盆地,远离晋国腹心,沿途把控住有限的几个地方,存有极大的自保能力。

统治太原盆地,再据有秦地,一下子让楼氏有了争雄的资本,无论晋国的格局再怎么变,能够保证楼氏始终具备坐在餐桌拿起刀叉的资格。

受到楼氏的影响,郤氏是第一个采取紧跟步伐的家族,他们的布置还获得了楼令的指点。

郤氏的选择是南下,他们挑中大河南岸的郑地,不断谋求大河北岸,愿意发展就能够成为很好的基本盘。他们要是把郑国灭掉,一个加强版的韩国就实现了。

其实,楼令认为郤氏向东部发展更好,比如吞并齐国与燕国。

问题在于晋国东部大多是范氏的封地,一旦楼令建议郤氏向东发展,只能是将范氏给灭掉了。

一直在避免爆发内战的楼令,肯定不能给郤氏东进的建议。

同时,楼令不会将吞并齐国和燕国的建议说给范氏听,等范氏有相关的动机,甚至会进行阻止。

现下的情况是,晋军正在楚国实施攻略。

以前是智罃和士鲂没有碰上机会,面对大片的楚地可以纳入名下,再不抓住机会就是真的傻了。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中行吴或士匄会让智罃和士鲂如愿吗?

“我原则上支持也同意,怎么来落实……,你们需要跟君上商议。”楼令没提中行吴和士匄。

在晋君周这一边,他绝对乐意有卿大夫将封地转到楚地,乃至于希望各个卿位家族内部的裂痕更大一些。

中行吴和士匄肯定会拒绝,只是不好立刻拒绝,怎么拒绝还要显得合情合理,也就给了智罃和士鲂如愿的机会。

若是智氏和彘氏真的搬到楚地,他们原本的封地该怎么处置?

中行吴和士匄肯定想着将智氏和彘氏保留在家族之内,看他们能拿什么出去交换了。

“我们呢?”郤至问楼令。

他们南下立了大功,缴获的分配是应得之物,不要楚地的话,晋君周该怎么酬赏?

楼令只需要郤至没有搬家的想法就好。

只不过,楼令需要找时间跟郤至独处一下,弄明白温氏要不要获得封国。

在郤至这一代,乃至于郤耀那一代,他们跟大宗的关系好,可以接受不分家的局面。

他们之后的温氏之主会不会埋怨?

直接说就是,有机会获得封国,难道要无视吗?

进入冬季之后,晋军各项行动的节奏慢了下去。

将楚人迁徙到晋地,只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干,碰到下雨就需要停顿了。

真要是冒雨继续迁徙,等着尸横遍野吧。

在雨季到来之前,邯郸旃、中行吴和楼武分别率军攻略楚国西北部,他们起初的行动非常顺利,直至当地的楚国贵族反应过来就变慢了。

后面雨季来临,攻略楚国西北部的晋军很难再取得战果。

随着时间不断流逝,后面攻略的难度必然增加。

“短时间内拿不下,不想一座又一座城池攻克,必须从人心方面来采取行动。”楼令亲自北上,将三支偏师的负责人召集到‘宛’这边。

南阳盆地要有一个核心的话,一定是“宛”了。

只是,当前南阳盆地比“宛”在城池规格和规模更大的城池不少,比如在“宛”附近的“吕”和“申”。

目前的“宛”是一座非常不起眼的小城,周边的开发也是比较有限。

“各座城池的守军并不多,难处在于他们誓死不降。”中行吴说道。

自家都城陷落的消息已经传过来,随同的还有楚君招的死讯。

跟之前东征的楚国贵族一样,多数人愿意相信楚君招死于弑君,可是没有瓦解楚国西北部各家族的抵抗意志。

其实,主要是晋国占领了“方城”之外的楚地有关。

晋国统治“方城”之外的楚地,一点退走的意思都没有,甚至对当地的楚国贵族从封地上进行剥夺。

楚人欣赏当地贵族的不屈,害怕自己落得同样的下场,等晋军侵犯到自家的封地,怎么可能不誓死反抗呢!?

要是国家的一切都归于君主,各地是委派的官员,很难再发生这种坚决的抵抗了。

有明一代,各区域的陷落速度都很快,云南抵抗到了最后。为什么云南会死战到底?简单就是云南被沐家经营得跟铁桶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沐家的,他们能不死战到底吗?

楼令先跟他们通气,讲了在“郢”除了智氏和彘氏想要迁徙之外,其它定下的那些事情。

“长期驻军?”

邯郸旃和中行吴明显被震惊到,一下子也明白为什么要攻略楚国西北部。

楼武只是带着耳朵在听,情绪上几乎没有起伏。

邯郸旃再不愿意也不敢反对。

“这不是‘虎牢’,是楚地啊。”中行吴不敢明着拒绝。

“这是通知,不是商量。”楼令说道。

这一下,中行吴连旁敲侧击都不敢了。

“当地的气候和我们那边不一样。等雨季结束之后,你们继续征讨不愿意屈服的区域。”楼令话题一转:“为了保证以后的统治,不久后会有新的部队抵达。他们不是来协助你们的征讨,负责将当地的楚人分批押解回国。”

中行吴和邯郸旃对视了一眼,脸上可算是有了笑容。

他们可是各自领兵作战,谁都是偏师的主将,能够分润到战利品和被俘人员的四成之多。

连普通的黎庶都要全数带走?他们要发大财了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当库管遇到的邪乎事

苏世独立啊

契约系统是我小弟

妈屿岛的季老祖

废材老祖请留步

微风八面的秋风

困影之渊:绝境求生探秘录

顽皮老子

神仙不仙

徐生米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洪崖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