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岭南来信
时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9章 岭南来信,人参小福宝,从娘胎开始旺全家,时好,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屋里空无一物,但无论是灶台还是两个屋里的炕都干干净净、板板正正的。
冯父此时也不急着搬东西了,背着手就去前后院转了一大圈。
后院儿有茅厕、猪圈、鸡窝、仓房和柴棚。
前院儿都是积雪看不出有没有开地,但是有四间厢房,院子中间还有一棵大树。
这根本不像是没人住的房子,根本不用收拾就能直接入住,一切都让他十分满意。
冯母和冯祥的媳妇方氏则是在屋里到处看个不停。
这里的三间正房比冯家以前的宽敞不少,东西屋各有一铺大炕。
东屋旁边外接出去一个灶间。
西屋后边接出去的偏厦也有一口灶,看起来像是洗澡的地方。
方氏看了一圈儿,满脸喜色对冯母道:“娘,这房子也太好了。”
冯母更是双眼含泪道:“祥子这孩子真是命好,他师父就是他命中的贵人啊!”
大人都已经这么激动了,冯祥的一双儿女此时更是兴奋不已。
一路过来的辛苦都被他们抛之脑后了,撒欢儿似的屋里屋外地乱跑。
“哦,有新房子住了!”大儿子冯北嘴里一边喊着一边从屋里往外跑,正好一头撞在刚过来的秦恺峰身上。
冯北只觉得自己像是一头撞在墙上似的,“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听到孩子哭,屋里的大人立刻都出来查看情况。
老金头笑着揉揉冯北的脑袋道:“你这小子,自己撞到人自己咋还哭上了,真是跟你爹小时候一个样儿。”
方氏不好意思地把孩子领进屋去了,不让他们继续乱跑了。
冯父冯母赶紧过来跟老金头打招呼,又都忍不住偷偷打量着他身旁的秦恺峰。
他们一直听儿子说这位秦将军有多离开,此时一见果然看起来就气度不凡。
好在他怀里抱着一个粉琢玉砌的小丫头,很好地弱化了他身上的硬朗,显得整个人柔和好亲近了许多。
“师父,七……来来,大家进屋坐。”
冯祥差点儿张嘴就把秦将军三个字给喊了出来,好在及时止住了。
不过秦恺峰却并没有隐藏身份的意思,进屋便对崔伟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我就是你要找的秦恺峰,听说你是来给我送信的?你是从京城而来的么?”
秦恺峰一时间也想不到会有谁会给自己送信,暂时觉得有可能的,也就是京城的周家或是章家了。
崔伟才没想到自己这么顺利就找到正主了,忙道:“我是从韶州来的。”
秦恺峰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韶州是哪里。
紧接着就听崔伟才继续道:“我是受秦仕钧秦大哥所托,来给您送信的。”
一听到秦仕钧三个字,秦恺峰瞬间愣住了。
参参就发现,平时做什么都稳如泰山的爷爷,眼圈儿居然瞬间红了,眼睛里已经有眼泪在打转儿了。
“他、他还好么?”秦恺峰一张嘴,声音已然哽咽。
“秦将军放心,秦大哥和家里人都还好。
“只不过他们隔三岔五就要去衙门报道,所以没办法离开当地。
“所以让我来帮他给你们送个信儿。”
“真是太感谢你了,这么大老远地过来,实在是太辛苦了。”
秦恺峰虽然没去过岭南那边,却也知道,岭南和长白山一南一北,这中间隔着多远,过来一趟有多不容易。
“秦将军您千万别这么客气,我本来就是要过来办事儿,捎带脚帮秦大哥送封信罢了。
“更何况秦大哥救过我爹的命,就算让我特意跑一趟,我也是心甘情愿的。”
“话不是这样说的,无论如何都要感谢你。
“只要知道他们一家子都安好,我就放心了。”
秦恺峰说着起身对崔伟才道:“你看我,祥子这边正忙着搬家收拾东西,咱俩就先别搁这儿碍事儿了。
“你跟我回家,咱们弄几个菜,一边喝一边说。”
秦恺峰带着崔伟才回了家,一推门进屋就忍不住大声道:“老大托人过来送信儿,给咱们报平安了!”
话音未落,周氏,秦仕谦和章氏就纷纷从屋里跑了出来。
周氏最是激动,抢着问:“你说谁?你刚才是不是说老大送信儿来了?”
“对,他们一家子在韶州那边,都平安无事。”
“那可真是太好了……”周氏说着话,眼泪已经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她平时虽然一点儿都不提,但老大老二也都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怎么可能不挂心。
但是山高路远的,提起来又能怎样,不过是徒增伤悲罢了。
如今冷不丁听到老大一家平安的消息,让她如何能不激动。
秦仕谦听说大哥一家都平安无事,也激动得很,不过还不至于像周氏那样。
他注意到被秦恺峰带回来的崔伟才,赶紧招呼人进屋坐下说话。
章氏则拿出帕子给周氏擦拭眼泪,小声安慰着她。
崔伟才坐下之后,立刻从随身带的包袱里取出一封厚厚的信交给秦恺峰。
“秦将军,这是秦大哥让我带给您的信,具体的情况他应该都写在信里了,你们一看便知。”
不过秦恺峰并没有急着看信,而是对周氏道:“小崔这一路过来也累坏了,你赶紧去做几个菜,我和老三陪小崔吃点饭,喝几口暖暖身子。”
秦恺峰并不是不关心大儿子的情况,但以他对儿子的了解,信里肯定都是些报喜不报忧的话。
所以比起看信,他此时更想多从崔伟才嘴里听到一些实话。
虽说离着那么远,就算知道了,也根本帮不上忙。
但是他还是想知道大儿子一家实际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果然,喝了几杯酒之后,崔伟才就打开了话匣子。
“秦将军放心,秦大哥一家刚到的时候,日子是过得有些艰难。
“但是他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百姓之中了,如今还在我们村里开了间私塾。
“秦大哥真是个大好人,他知道老百姓日子过得苦,都不收束修。
“所以十里八乡的百姓都愿意把孩子送到他这里来读书识字。
“大家感激秦大哥,所以但凡有点儿粮食、肉或是自家种的菜,都挑好的往秦大哥家里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