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小面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42章 乌孙,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法师小面包,废文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禺氐部的叛乱结束之后,新任大翖侯乌稚之前承诺送给楚国一片草场的事情也给予兑现了。

这片草场就位于若羌与禺氐部交界附近,端木蓉看了一下,这片地方的位置还不错,境内有一条小河,但因为靠近雪山,这条河很少枯竭,所以水源还比较充足。

禺氐部之所以会将一块这么好的地方交给楚人,就是因为这条河本该是若羌部的领土。

楚使端木蓉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不管,现在这片草场以后就是楚地了。

此时河畔处,楚人的旗帜已经高高竖起。

五百名楚人正挥动铁锹,开始打地基。

大漠荒凉,没有什么木头,所以想要筑城基本上只能用石头再混合泥巴来砌筑,经过一个月的劳动,这座大楚城已经有了基本的轮廓。

这城邑的名字虽然是大楚城,但规模却不大,城墙也不会很高,只需要据有基本都防御就行。

端木蓉已经决定下次再来西域的时候就带些水泥过来,到时候再扩大城池的规模。

景昭站在尚未完工的了望台上,远眺着蜿蜒的河水,对身旁的禺氐监工道:“让他们再挖深一丈,引河水入壕,这样城墙就更稳固。”

那禺氐人闻言皱眉说道:“你们楚人筑城之术,当真繁琐。”

景昭笑了笑,指向城外预留的广场说道:“那里会建起市集,禺氐人的马匹、毛皮,楚国的丝绸、铜器,、食盐等都将在此交易,到时候你们再也不用依靠那些波斯商人或者是从秦国的走私商贾了”。

监工似懂非懂,但想到日后能轻易换到楚国的陶盆和盐巴,改善生活,终究点了点头。

大楚城和集市的建设任务端木蓉就将其交给了副使景昭,而此时,端木蓉已经带着使团已离开禺氐部,向西进发。

乌孙是禺氐部西进的最大敌人,但乌孙跟禺氐部又没有直接接壤,在禺氐与乌孙之间还有三个小部族,分别是疏勒、姑墨、龟兹,尤其是姑墨,更是乌孙与禺氐两部倾轧的对象,堪称受气包。

楚国使团经过姑墨走了数日,终于是进入了乌孙人的领地。

三日后,当楚使团的车队翻过最后一道山梁时,端木蓉掀开车帘的手突然僵住。

眼前不再是熟悉的草原景象,而是一片绵延数十里的农田,金黄的麦浪间点缀着白墙青瓦的村落,更远处,一座石砌城池巍然矗立,城墙上的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真是胡人之地?”,年轻的书记官瞪大了眼睛,他想象中的乌孙部应该和禺氐部一样,到处是毡帐和牛羊。

端木蓉眯起眼睛,作为楚国最精通西域风物的学者,他早听闻乌孙人半耕半牧,却没想到农耕文明已如此深入。

车队沿着灌溉渠行进,渠水清澈见底,两岸垂柳依依,竟有几分楚地风情。

“乌孙人半耕半牧,他们从波斯人那里学会了筑城,又从羌人那里学会了种麦,更重要的是乌孙人掌控着周边诸部的市集和商道,其他各部想要出售和购买商品都需要来到这乌孙城,与波斯商人交易,而乌孙人只需要坐着收税,所以这些年乌孙人的实力也是急剧增加,俨然成为西域霸主”,一名来自姑墨的通译小声对端木蓉说道。

姑墨这些年越发没落,人口还没有楚国使团的人数多,为了了解乌孙以及西域的情况,端木蓉便在姑墨请了几个精通波斯语和羌语的姑墨人充当翻译。

楚国使团人数不少,虽然有差不多一半留在了大楚城,但现在依然还维持着三千人的规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红眸小师妹杀穿整个修真界

青山青水

风流桃运小村医

梦回三国

夜深知雪重

竹岛桃林不见竹

JOJO:和主角贴贴就能变强

抹茶雪糕

诡道长生:我在诡异世界封神

衔木o

奥特:开局被奥王赐宝

老哥风